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能源产能过剩产业出路何在?

  • 2009-11-24 16:15:31
  •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 点击次数:
      投资“躁动”过后,新能源的“高烧”也在逐渐退去。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就是,新能源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愈显突出。曾经备受宠爱的朝阳产业,已经深陷少白头的尴尬境地。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重点调控的6大行业中,多晶硅、风电设备两个新兴行业竟赫然在列。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主任周红春博士的解读是:“目前国家已经发出一个信号,就是‘即使是朝阳产业、热点项目,也不是越多越好,同样要慎重考虑市场需求’”。
 
  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长期密切关注中国能源发展的周红春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乐观。谈到中国新能源的现状,他很是担忧:“产能过剩已经超过了各界人士的预期。”
 
  周红春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截至2009年3月,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厂商已经达到67家。来自中投顾问的数据则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风电设备产能达42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7%。从2002年发展之初至今,风机整机厂商数量增长在10倍以上,装机容量足足增长了25倍。
 
  另有数字显示,2009年,多晶硅厂的有效供货能力约8万吨至11万吨,而有效需求只有6万吨,显然供大于求。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新能源的产能过剩?业内专家认为,多晶硅、风电设备作为新兴的行业,之所以被众多地方政府追捧主要是因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时,这些新兴产业无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被一些地方政府视为新的增长引擎,以至于不顾当地的实际需求,盲目上马。另一方面,地区间的相互攀比,也促使一些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到以多晶硅、风电设备为主的新兴行业上,甚至不顾可能引发的过度投资、重复建设,把铺摊子、上项目摆在首位。
 
  如众多专家所言,本身我国的新能源建设就缺乏自主创新和自主产权,再加上无序的低水平扩张、国内市场需求的有限,很有可能会迫使我国这些新兴产业重走劳动密集型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老路。
 
  然而,更加值得玩味的是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的一句话,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他强调:“新能源产能过剩是相对的,而且是这个行业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姜谦认为,作为朝阳产业,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它的预期都非常好,诸多的诱惑当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没有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自然会造成乱哄哄的局面。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钢铁生产能力是6.6亿吨,需求4.7亿吨,过剩1.9亿吨,现在还有5800万吨的在建项目,过剩异常严重。
 
  就此,姜谦做出判断:新能源产能过剩的阶段起码要持续两到三年的时间。“毕竟,一些问题需要时间去沉淀。”然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沉淀,如何消化和抑制过剩产能。
 
  据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称,整个可再生能源部门仍属幼稚工业,目前很难与传统的能源行业进行市场竞争。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3~10倍,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统计称,平均每个可再生能源技术企业的创业资金约需1400万美元,中期投资约在1亿~2亿美元,且需要更大规模的基建与之配套,很多一窝蜂上马的企业根本没有这样的实力。
 
  出路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主任周红春博士的话言简意赅:提高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规模化生产,提高竞争力。在他看来,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宏观调控,鼓励技术开发。
 
  发改委研究员李俊峰持同样观点,新能源要发展壮大,关键是技术突破。对于国内光伏产业来说,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技术无法真正突破而导致成本过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国家的财政支持再多,产业也不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俊峰表示,随着新能源发展热潮的兴起,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各自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一批新项目迅速上马,但是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却迟迟没有出台。目前新能源产业迫切需要的两个标准,一是新能源类产品本身的质量认证体系,另一个则是新能源电力入网的接入标准。
 
站内资讯搜索
淄博桑德
图片播报 更多>>
  • 西南铝锻造厂运营转型工作正式启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隐私策略 - 用户协议 - 法律声明 - 推广服务
京ICP备05075268号 版权所有(C) 2011 中国锻压协会
E-mail:info@chinaforge.org.cn    URL:www.duanxie.cn www.metalform.cn 客户服务热线: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语辰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