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锻压网 > 资讯中心 > 正文

我国汽车由大转强之路:新能源加智能化

  • 2015-10-28 8:32:55
  •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今年5月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给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最终定调,确定了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由大转强”的突破口,将以新能源汽车为契机,培育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我国汽车“由大转强”的路径将锁定在汽车智能化与新能源汽车两大领域。2015年作为收官之年,政府又力挺新能源车,预期年内更多的政策陆续落地,新能源汽车进入进攻之年。“新能源”加“智能化”,想必我国汽车“由大转强”为期不远了。

5月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智能化”

今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发展战略,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制造2025》的出炉,给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最终定调,确定了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由大转强”的突破口,将以新能源汽车为契机,培育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德国工业4.0战略类似,强调了“智能化”,通过信息化技术,重塑制造链条的中间环节。《中国制造2025》战略也指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在工信部发布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并将具体围绕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装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

经过10多年“从小到大”演变之后,我国汽车“由大转强”的路径将锁定在汽车智能化与新能源汽车两大领域。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经过前10多年的高速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汽车市场自今年起,正处于快速调整期,市场增速急速下滑,市场面临拐点;另一方面,我国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53%,与汽车强国4%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是制造而非创造,汽车产业更多呈现出的是“大而不强”。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变革模式,将取代过去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缓慢演进,下一阶段汽车产业重在智能技术的创新。

2020年开发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平台技术

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欧阳明高教授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至今面临至少三大挑战,第一个是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转型的挑战,第二是排气污染治理的挑战,第三是汽车能源安全的挑战。但同时也为这三大挑战找出了三条出路。习总书记去年在上汽考察的时候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所以这就是我们为汽车产业定了一个国家战略的基调,就是汽车强国战略和新能源汽车战略。

全球新能源汽车三大技术变革:

一是是动力电气化技术变革

各类电动动力系统的技术已经全面开始商业化,被业界认为很难的燃料电池汽车也进入市场,因此可以说电动汽车的技术全方位产业化已经开始。这其中包含三大技术:

首先,动力电池与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动力电池的综合性能总体趋势在今后10年比能量会有大幅度增长,成本也将会随着比能量的提升大幅下降,但是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问题会进一步凸显。

第二,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在不断进步,燃料电池的波载量已经从每千瓦1克下降到目前像丰田轿车到0.3g以下,实验室已经到0.1克,在未来会接近于现在燃油汽车催化剂的波载量,而且燃料电池发动机大家可以看逐步在成熟。

第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电混合装置也已经成熟。同时,在商用车方面,中国特色的深度混合动力系统,节油率达到35%以上,产业规模全球第一。

二是结构轻量化技术变革

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更需要轻量化,更能够平衡轻量化材料导致的成本上升,更能够带动轻量化的规模应用。轻量化与车身电池相结合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可以看出碳纤维车身和铝镁合金已经开始应用,同时车身上会逐步增加太阳能薄膜的电池,我们的转化效率已经达到30%,成本还偏高,10年之内产业化应该会非常看好。

三是车辆智能化技术变革

车辆智能化技术变革包含了三个方面、三个阶段。目前是以驾驶员为中心的主动安全辅助系统,接着会有网络为中心的网联汽车的阶段,再到车辆为中心的自动驾驶汽车。美国SAE国际汽车工程学会制定的智能化水平:一级是辅助驾驶,二级是集成式循环空驶,三级则是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目前我们处在信息化水平,下一阶段主要的厂家在智能化或者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的技术会在2020年左右将会就位。

以电动汽车为储能终端的能源互联网、汽车物联网、信息互联网将会相互融合,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能源、信息、物质这三个基本元素全部连起来,这也要靠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跟智能电网的互动是双向的,既可以储能作为分布式的能源,也可以往电网回馈电,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核心支柱。

目前,我国以动力电器化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化取得重大进步,但仍有部分整车和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品成本和技术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要求,社会配套体系和政策不够完善,发展依然受到诸多的制约。以电动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迅猛,新一轮技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必须加快新能源汽车持续创新,推进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升级,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国际上智能汽车发展迅猛,主要的汽车厂商大概都会在2020年前后自动驾驶的技术将会基本就绪,与之相比中国的差距比较大,无论在技术水平、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在整个的政策和测试规范等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开发,将尽快实现我国自主的智能驾驶汽车平台技术,应对国际上汽车技术的新一轮竞争。我们建立起完善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和标准法规体系,促进智能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从自动化技术来看,2020年的目标是开发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平台技术,电动汽车智能化水平达到SAE三级,就是在高速公路可以无人驾驶,要实现百量级电动自动驾驶汽车、千辆级智能驾驶辅助电动汽车示范运行。

新能源汽车是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载体

2014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并积极落实到地,使得市场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一跃接近8万辆,比之前几年的销量总和还多出1~2倍。而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已经超过12万辆,说明我国多年研发的技术成果已经正式迈入了产业化的阶段。

在示范城市当中,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合肥、深圳等地都达到了5,000辆以上的推广数量,私人消费市场初具规模。除此之外,包括分时租赁、分期租赁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也已经成为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的一大亮点,并正在逐步形成行业共识。

因此,认清新形势、顺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将会是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最重要的创新驱动。根据国家科技计划改革方案,国家四部委将共同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专项,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战略储备。

面向未来,万钢表示,智能化、网络化、电动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最显著的三大发展趋势,而在其中,新能源汽车则是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最佳载体。现在的汽车企业正在和互联网企业加深合作。先是从网络销售开始,现在逐渐进入到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的范畴。而且早在确定“三纵三横”电动汽车发展布局时,相关部门在汽车控制系统方面就有了系统总线网络的考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于汽车的智能驾驶、安全驾驶也在不断地推进,并能够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很好的结合。而对于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言,这会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我国智能汽车技术积累不足 多重瓶颈待破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兴起,很多人认为无人驾驶的智能化时代已不遥远,但实际上我国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实践发展中还存在多重瓶颈亟待破解。

工信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说,智能汽车发展方向和目标已基本清晰,但实践发展中有多重瓶颈亟待破解。例如,我国智能汽车基本处于相关企业各行其是、自行发展状态,技术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缺乏全局性政策和完善标准体系。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雷达、摄像头等传感系统,车载终端,车联网通讯协议等关键共性技术没有统一标准,阻碍了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朱宏任说,“这就像北汽汽车在路上遇到长安汽车,一个说北京话,一个说重庆话,互相听不懂。”

我国企业智能汽车技术积累严重不足,关键技术研发滞后,电子元件、传感器和芯片技术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跨国公司,车联网技术及更高层次智能驾驶技术与美、日、欧差距较大,且车载终端长期定位在娱乐、导航和安防,与先进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需求联系不密切。

我国缺乏智能汽车顶层设计,没有智能汽车发展战略,车企与互联网合作模式不清晰,缺少与智能汽车发展配套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智能汽车快速发展,导致智能汽车技术难以实现。

智能汽车发展横跨多个行业和诸多学科,应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汽车科学发展战略,并加强与智能汽车发展相配套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使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并实现协同创新。

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标准先行,应加快以汽车行业为中心,信息、电子、交通和互联网等不同行业协同进行的智能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不同产业已有工作基础,考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以软硬件接口、数据通信格式与协议、平台、安全等共性基础标准为重点,利用资源集中优势,分阶段、分重点地逐步实施。

“此外,应积极与国际智能汽车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组织交流与合作,构建与国际接轨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汽车标准体系。”朱宏任说。

有专家还建议,加快推动实施智能汽车试点示范项目,并开展有关智能汽车法规体系建设和完善,例如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责任如何判断和信息安全等。

2015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成功召开

为推进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特联合即墨市汽车行业协会打造汽车智能化领域最高级别盛典——“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首届峰会于10月14日~16日在青岛即墨拉开帷幕。众“星”云集,汽车智能化领域最高级别盛典重磅开幕——本次峰会呈现出了最广泛地汇聚全领域智慧、最权威地聚焦导向与路径关键问题、最直接地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车企碰撞融合的关键特点,致力于引领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创新引擎。

汽车智能化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又迎来崭新篇章,2015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汇聚多方产业力量,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规格盛会,为我国汽车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汽车智能化峰会将持续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保驾护航。

小结:现在看来,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接受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智能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安全性,另外一个是舒适度。对整个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在思维上进行一些革命,因为不仅涉及到物理产品本身,而且涉及到整个生态系统。

目前,国内多家车企正加大汽车智能化发展,试图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其中,奥迪已与百度达成合作,在汽车互联领域进行深度研发,包括联合开发导航系统,为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奥迪与华为合作的LTE模块还同时兼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LTE通信标准。

2015年作为收官之年,政府又力挺新能源车,预期年内更多的政策陆续落地,新能源汽车进入进攻之年。“新能源”加“智能化”,想必我国汽车“由大转强”为期不远了。

(管理员)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网友评论
数据载入中...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站内资讯搜索
淄博桑德
图片播报
  • 第50届国际板材联盟会长会议确定中国担任下届轮值主席国
  • 首台套世界最大225兆牛铝挤压机交付 重达400余吨
  • “工业4.0教父”:新技术不可能替代一切
  • 德国舒勒与扬州锻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京ICP备05075268号 版权所有(C) 2011 中国锻压协会
E-mail:info@chinaforge.org.cn    URL:www.duanxie.cn www.metalform.cn 客户服务热线: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语辰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