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锻压网 > 资讯中心 > 正文

中国工业自强不息

  • 2017-10-10 16:56:33
  • 来源:中国工业报

有一种奋斗叫自强不息,中国工业的发展即是如此。回首中国的工业之路,在第一个三十年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建立了工业基础,完成了初步工业化;后三十年则解决了大和全的问题,把一半的人口带入了工业化,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具备了强大的产能,并且达到了相当的科技水平,使中国成为工业大国。 

中国工业自强不息几十年,中国作为一个能靠自己的力量建造全球最快的高速铁路和机车的国家、一个能独立建立载人空间站和完成深空探测的国家、一个能自力更生打造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的国家、一个能自主设计和制造中央处理器及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是当得起工业大国这个称号的。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从农业国到初级工业国,再到工业大国,直至工业强国,中国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中国龙的腾飞才刚刚开始。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智库专家委员张高陵,有感于习近平总书记三十年前为中国工业报社的题字,特撰写了《中国工业自强不息》一文,文章简要回顾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更着重为中国工业自强不息的精神点赞。为展现中国工业自强不息的成果,彰显中国工业自强不息的动力,为此,本报将在后续的报道中开设《中国工业自强不息》栏目,对中国工业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发展道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企业集团30周年。30年前国家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集团公司”的名称。原国家体改委、国家经委(体改生字[1987]78号)文件指出“集团公司是企业集团的紧密联合层,是集团的实体部分,逐步实行资产、经营一体化……”并且指出,企业集团以“集团公司”(或“联营公司”)的名称登记、注册。中国集团公司是我国当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 

中国集团公司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之间横向经济联合展开,自1986年开始兴起,1986年至1988年是中国集团公司的诞生初创阶段。当时,福建省企业集团的组建相对全国起步较晚,到1989年底全省仅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22家(福州市12家,三明市4家,厦门市2家,南平市2家,永安市1家)。但是,成立于1987年9月的福建省第一家企业集团———闽东电机(集团)公司,在1984年就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向型企业发展道路,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被誉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中国机械报》(《中国工业报》前身)曾发表题为《闽东电机公司走在体制改革前列》的报道,并加了短评:“什么是闽东的道路呢?这就是坚持改革,坚持开拓,实行‘内联’、‘外合’,把企业从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在国内外竞争中求得发展。” 

在此背景下,时年32岁,时任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为《中国机械报》福建记者站写下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 

30年过去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工业报社(原中国机械报社)全体员工不断前行。《中国工业报》把“自强不息———中国工业界的喉舌”写在了自己的报眼上。 

“自强不息”是中国工业革命的精髓。中国工业革命30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折射着13亿多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史”。30年前,中国还非常的贫困,人均收入当时只有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的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中国人民凭着自强不息的奋斗,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生产全球一半的钢铁,是美国的八倍,生产全球60%的水泥,世界25%以上的汽车。中国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专利申请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一系列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大国。 

前生今世 

中国工业革命100多年,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一直在探索。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雄心勃勃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尝试。清朝晚期的工业化尝试用了半个世纪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的贫穷、落后、国家无能等问题,因此产生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基于西方宪法的“包容性”政府。新共和政府通过全面模仿美国的民主、分权(即立法、行政、司法权力三分)的政治制度来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但是长期的动乱,军阀混战,国力衰弱,无法抵御外敌。40年以后,中国仍然贫穷。虽然取得了一些社会进步,但是远远不足以引爆一场工业革命。民国期间中华大地持续的动荡和贫穷,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救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非由王朝中国转化,乃从文化中国分娩,从此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新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中国工业化的新探索。毛泽东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传统,他和他的战友们建立的丰功伟业,他的科学理论、深邃思想和崇高精神风范,已经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从一个师范教员成长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他非常理解中国贫穷的根源和中国工业化的条件。毛泽东曾告诫政府官员,中国的工业革命必须依靠组织起来的农民,并且要从组织数量庞大的小型农村工厂开始。这些农村工厂可以生产基本的耕作工具和家庭用品来满足农民的生产和日常生活需要。他曾讲,随着农村工业在技术和运营规模上的不断提高最终会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为中国城市的工业化和国家四个现代化进程打下良好基础。 

新中国成立30年,本想以更加激进的方式实现工业化,模仿了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30年的努力使中国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就,比如文盲数大大减少,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68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250人降低到每千40人,虐疾病发病率从5.55%降低到0.3%,人口从6亿人增长到10亿人,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有效行政能力的政府、一个初步完善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工业化建设与农村合作化运动和社队企业的诞生,为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公有制(城市土地国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则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原始工业化、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建立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乡镇企业,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而建立在城市土地国有制基础上的“土地财政”,则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能源、动力、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城市化的主要资本原始积累来源。 

见微知著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仅40年的改革开放,终于自洋务运动120年后引爆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工业革命,使得中国踏上了工业化的坦途,迅速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规模庞大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了综合国力,支撑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以工业化的年表来看,中国早已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最初的15~20年的乡镇企业繁荣中,成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在1990年代末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目前已经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和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门口。 

中国工业化自强不息的步伐势不可挡,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净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钢铁、水泥、汽车、计算机、空调、冰箱、船舶、精炼铜、电解铝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高速铁路涉及钢铁、冶金、复合材料、机车、新型动力、底盘、制动、电源、稳压、感测、通讯、电讯、制动控制、信号集成、信号传输、安全控制等几十个科研和工业部门和数百个制造门类,和数以万计的产品种类,涉及工业和工程质量的整体提高和监管体制以及生产管理的完善,是“中国制造”整体水平急剧上升的标志。中国崛起令人惊讶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其庞大的规模,闪电般的速度,还在于她的和平与文明方式。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单单通过互惠的国际贸易实现工业化,而不是重复西方工业强国当年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奴隶贩卖,以及对弱国发动血腥侵略战争的发展老路。因此,中国崛起定会给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带来崭新的局面和理念。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什么样的精神来实现?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精神,要求人们自立,自信,自强,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奋发有为。“中国梦”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其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这两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精神:自强不息。 

工业中国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中国工业。改革开放由“三来一补”起步,成长为惠及寰宇的“世界工厂”,折射出中国与世界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时代进程。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到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成为一面旗帜,成为一面凝聚全球各方力量、实现合作共赢的旗帜。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首倡者,又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实践者。“一带一路”输出中国中高端的技术和装备,过去中国是世界的工厂,现在世界是中国的市场。“一带一路”为中国工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多次对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从中,人们可以发现突围破局之路,可以体会中国工业自强不息被赋予的新的时代定义。中国工业,当以自强不息为精髓,当以创新为灵魂。“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时代的发展,已经给中国企业标定了新的生存基线———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振兴制造业的战略思想,深刻认识建设工业强国对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担当时代使命,自强不息,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全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深融合、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加快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保持中国工业稳步增长和提质增效。 

《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年来,针对产业链存在的关键瓶颈环节,我国一批“卡脖子”问题初步解决,工业基础不牢的局面得到改观,为工业强国建设打下了更加厚实的基础。建设工业强国的主要载体:装备制造业、航天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智能制造业、机器人产业、3D打印产业、云计算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已基本建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瓶颈和脉络,建设自主标准、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自主集成制造、自主品牌、自创模式和自控商业渠道的工业强国基本路径也己显现。建设工业强国的核心政策:新兴产业培育政策、公平竞争政策、技术进步促进政策、财税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改革等也在逐步完善。《中国制造2025》要求统筹推进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发展,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促进基础领域军民融合,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力争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先进基础工艺推广应用率达到50%,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初步建立,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基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25年我国名义GDP总量将达到29.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28.1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左右,而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将下降至20.3%。《中国制造2025》指出,2025年中国可以基本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可以在制造强国的第二方阵的领头位置,2050年则迈入制造强国第一方阵,与两个百年目标基本对接。 

巨龙腾飞 

展望未来,由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这是中国的新机遇,更是世界的新机遇。中国工业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中华民族自立、自信、自强,对中华民族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有所作为的主要表现。要实现该目标,中国工业界以及全国各族人民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本身就是“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精神的科学反映,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理论创新。“道路自信”就是坚信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可行的;“理论自信”就是坚信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正确的;“制度自信”就是坚信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文化自信”是诠释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性、主体性和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曾经指引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成功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我们坚信,运用该理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工业的强国梦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人类文明走向辉煌的大同梦一定能实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受启于自然规律的思想,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刚健有为、奋发进取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使中国人民面对任何艰难困苦而矢志不渝、勇于抗争、走向胜利。“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自强不息精神是博大的中华文化永不停息的血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必将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引用】“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9月3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主旨演讲:“1985年我来到福建工作,厦门是第一站。当时的厦门身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是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也是一片发展的热土。30多载春风化雨,今天的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闽南民众常说,“爱拼才会赢”。这其中蕴含着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厦门这座城市的成功实践,折射着13亿多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管理员)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网友评论
数据载入中...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站内资讯搜索
淄博桑德
图片播报
  • 德国宝沃“工业4.0”智能工厂在华成功应用
  • 2017年上半年我国机械行业向好态势明显
  • 中国重型院研制成功世界最大锻造操作机
京ICP备05075268号 版权所有(C) 2011 中国锻压协会
E-mail:info@chinaforge.org.cn    URL:www.duanxie.cn www.metalform.cn 客户服务热线: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语辰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