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是,从机器人密度方面来看,不论是国际替代率还是国内替代率,都还远远不足1%。“这么高新的技术,为什么现在机器人替代率还这么低?”曲道奎向与会者抛出了这样的疑问,并随即解答道,“因为现在的机器人实际上只是机械手,甚至只是一个机械臂,做不了灵巧性工作,这是机器人最大的局限”。 他继而提到了富士康的例子,“很多人说它失败了,我不这么认为,在富士康的机器人计划中,有很多是替代生产线上原本需要靠手完成的工作,但是现在的机器人只能完成机械性的工作,做不了真正跟人类双手的灵活性相关的工作,所以这不是富士康的问题,而是全球机器人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机器人发展了多年,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的原因”。 “传统机器人算不上高新技术,我们应该对新一代机器人有一个认识。”曲道奎指出,现在社会舆论经常提到的机器人根本不是未来十年要发展的机器人,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的数万亿美元的机器人市场也是针对未来“新一代机器人”而言,纯机械手根本不在此范围内。 他表示,中国具备了基本的机器人技术基础、产品基础和产业基础,目前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上,2015年可能是中国跟国外的产业真正碰撞的时期,接下来的五年,可能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大洗牌的时期。 针对机器人产业“热”,曲道奎认为有利有弊。“首先,没有这个氛围,中国机器人产业不一定能搞起来;其次,政府‘热’,能给你支持,但如果过热,就会很难形成对市场的准确判断。”他说。 事实上,国家层面针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扶持政策正在加速推进。去年年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等目标。 对此,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会上表示,上述意见对推动我国机器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对于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智能机器人具体如何发展,相关部门还在进一步研究。 他还透露了未来一段时期工信部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的几大动作。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跟踪国内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动态,组织制定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以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另外,在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正在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纲要中,我们还要充实和机器人发展的相关内容。”他说。 其次,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的要求,工信部将继续推进机器人产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组织编制我国机器人行业标准明细表、结构图。对此,张相木补充道:“我们正在准备组织认证和编制中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体系,在这个领域里,也想把机器人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 此外,工信部还将在制定相关国际认证、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培育国家机器人产业推广示范基地、加强机器人宣传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据悉,今年,工信部已经在铸造行业推广机器人应用,明年还将在原材料工业等领域大力推进机器人应用。 张相木还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论证实施国家级智能制造重大工程,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一个抓手,机器人将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席位。 |
|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