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锻压网 > 资讯中心 > 正文

汽车产业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 2014-12-17 14:16:48
  • 来源: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产业以其强大的经济拉动力被称为“工业中的工业”,世界上著名的汽车企业都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早在2009年汽车产销量就位列全球第一位,伴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第四次产业转移,遭遇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汽车产业跨国技术转移规模和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汽车制造核心技术外向依存度高,汽车零部件技术积累严重不足的现状下,中国汽车业有必要创新承接技术转移模式,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承接国外先进汽车产业技术转移模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对外合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如一汽、上汽、北汽、广汽、福汽等大型汽车集团通过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合作获得在国内汽车产业中的主动权。第二类是内资驱动、完全模仿升级为自主创新。如吉利等企业在提升生产能力和装备能力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长足发展,跨越了模仿和低价取胜阶段。第三类是以我为主、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如奇瑞、长安、江淮等汽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渐进式升级构建“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

国内外技术转移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外:一般来说,商业性的国际技术转移可以通过两种基本方式来进行:第一种方式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企业之间的技术贸易;第二种是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随着国际技术转移的速度逐步加快,规模逐渐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战略性技术联盟正在成为技术转移的新方式,产业结构升级牵动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的结构正在快速升级,技术转移受到越来越多的法规、法律的管制,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准则逐步完善、趋向成熟,产权对象日臻完备、范围不断扩大,产权保护趋向广泛、严格和国际化。

国内:我国在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资金投入、设施条件、基础平台、管理与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我国的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以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科研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我国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在技术市场中处于相对的弱势。近年来,政府部门主要通过计划引导重大共性、公益性技术,农业技术及军转民技术走向技术市场,基本建立了由政府、技术市场、区域创新主体三方构成的技术转移体制。技术市场逐渐成为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主渠道。在技术市场的大框架下,形成了技术市场法律和政策体系、技术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市场服务与交易体系三大支撑体系。区域创新主体则包含了高新区、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多种形式的相关成果转化机构。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建立“技术—人才—基地—园区”协调推进的承接技术转移模式

国内汽车产业承接技术转移模式目前仍处在引进消化阶段,在硬件积累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不错,但是软件方面囿于技术本身的隐性障碍和自身能力限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有必要在“两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促“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进程中,采取“技术—人才—基地—市场”递进发展的承接路径,建立“技术—人才—基地—园区”协调推进的承接技术转移模式。要建立该模式需要:

第一,加强汽车技术人才引进及培养。首先,大力承接低碳型技术转移,促进汽车产业由委托加工(OEM)向自主设计加工(ODM)、自主品牌生产(OBM)转变。其次,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相结合,积极营造开放、合作、共赢的创新氛围,为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用武之地;再次,加大技术承接目的上“车本位”与“人本位”的结合力度,在实现汽车自身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积极培育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实现人才的充分流动。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制约技术发展的数据原始积累、参数指标选取、市场回馈机制等基础性问题,强化技术资源有效整合。以承接关键技术项目为目的,加速培养一批具有国家水平的科技创新顶尖人才,造就汽车行业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精干团队。

第二,建立集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拥有高新技术车企孵化、培育为一体的低碳型产业化园区和研发基地。首先是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形成若干技术领先、资源节约、经济环保的低碳型汽车产业化园区,其次是从减轻汽车重量,降低空气阻力,降低轮胎阻力等技术研发方面节约油耗。再次是加大技术孵化、培育力度,形成若干个低碳型拥有高新技术车企研发基地,重点研究混合动力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

第三,加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产学研在承接技术转移过程中的话语权。具体做法上首先依托大企业,组建国家和省级汽车工程技术转移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转移中心,构建技术转移战略联盟;其次发挥综合型网络服务平台作用,加强整车装配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再次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转移支撑平台,设立有地方特色的技术成果产权交易中心,通过体制、组织和政策创新,形成自主创新的微观主体和竞争机制;最后由政府搭台,科技中介组织牵线,大企业通过产学研互动和专业化分工,给众多小企业提供学习、模仿和联合开发等承接技术转移平台,逐步形成一个灵活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

第四,加强二次创新能力建设。首先加大对技术引进的风险衡量、评价和控制。每引进一项技术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目标,定期专人检查引进技术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于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应进行追踪式考核,把自主创新建设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消化吸收考核指标;加强国内外独立和合作研发活动以提高引进技术的使用效率和消化吸收,密切独立研制辅助和配套技术和引进关键和核心技术的联系;培育、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汽车产业技术轨道。考虑到技术外溢的效应,国内汽车产业应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创新以市场、资金换技术的策略,遵循国际市场导向原则,防止落入拉美化道路的后发技术优势陷阱。




中国锻压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国锻压网",获取独家行业新闻资讯。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账号: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网友评论
数据载入中...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站内资讯搜索
淄博桑德
图片播报
  • 无人驾驶汽车 未来5年或有突破
  • 东风锻造监察审计扎实有效
  • 轴研科技建设国内首条高铁轴承产业化示范线项目
  • 李克强:愿同俄方加强高铁合作
京ICP备05075268号 版权所有(C) 2011 中国锻压协会
E-mail:info@chinaforge.org.cn    URL:www.duanxie.cn www.metalform.cn 客户服务热线:010-53056669 传真:010-53056644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 邮编:102206
语辰会展